发布时间:2021-01-25 05:11:34 阅读量:5726 作者:语堂
朱老说,他1947年开始教书,到1980年才成为教授,而直到退休,他也只是个研究生导师思政专题教育。“现在我的学生们都是博士生导师了。”(本报记者 郭婷婷)
十意见之柒
整顿大学的科技开发园和研究院
重点大学为了使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,试办一个科技开发园是必要的,但决不能多,多则必滥。有些大学把建科技园当作圈地的手段,居然能办三个、五个科技园。如果不是做秀,就是有意浮夸,浪费国家资源是犯罪行为。
有的大学到处建立研究院思政专题教育。研究院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机构,但现在一些高校研究院依托校友会挂个牌子,靠培训和卖文凭赚钱。不仅玷污了研究院的名声,而且助长某些人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利益。
“大学要发展科技园是毋庸置疑的。”武汉理工大学后勤产业集团副总经理史四卿说。“高校中有很多科研成果需要依靠科技园来转化。在大学里研究,在周边孵化,在科技园转化为产业,三级跳不可或缺,欧美发达国家也都是如此。”
目前,武汉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、武汉理工大学、华中师范大学集中在东湖高新区建有大型科技园,成为首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。史四卿认为,武汉几所大学仅有一个科技园,不存在过多过滥的现象,“2008年,理工大科技园的10家企业产值超过10亿元。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入园企业总收入37.47亿元,上缴税收1.33亿元。”
◇声音
高校建科技园应严格审批
史四卿表示,我国高校科技园在发展过程中确实有一些不成功的个例。他建议打破一校一个科技园的惯例,建设联合的科技园,将几所高校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,也防止了土地的浪费。另外,有些文科类院校和以教学为主的院校,本身不具备研发能力,也没有适合转化的研究成果,却盲目申请建立科技园。史四卿建议,上级主管部门应该严格审批,确实有价值的技术,才能批准建园。(本报记者 郭婷婷)
十意见之捌
实行教授定编制
现在坊间流传许多贬斥教授的笑话,“菜教授”、“水博导”,甚至一元钱买几个教授的戏言 。大学中教授职称评定严重失范,致使不少教授名实不符。以前大学教授多是博学多识的学者,受人尊重。可现在大多数教授,学历不全,知识面狭窄,人文素质低下,丧失了魅力。
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,一是追求表面学历、学位、头衔,不下真功夫做学问。二是大学之间相互攀比,看谁的教授多、博导多。那些拥有教授和博导资格评审权的重点大学,更显得浮躁和浮夸,没有起到好的示范作用。
中国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是1981年由国务院学位办严格评审的,须在全国范围内由 7位同行业权威人士民主评议。1993年之后,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学位导师评审权下放,先是一些已经有博士点的重点大学拥有自行审批权,随后连一般大学也能自行审批了。据估算,目前,武汉地区高校博导超过4000人。
◇声音
“以前一个学校只有几个教授”思政专题教育
“我们读书的时候,一个学校只有几个教授,博导就更少了。”原湖北大学中文系主任、古籍研究所所长、87岁的朱祖延先生说。朱祖延于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,是大学者汪辟疆、殷孟伦的高足。1978年改革开放后,国务院第一次恢复职称评定时,他被评为副教授,曾负责《汉语大字典》编写,并获得首届“中国辞书事业终身成就奖”。
背起书包与孩子一起上学,董晓菊感到幸福无比,但社会上的一些不解,让她陷入犹豫中。这时候,丈夫站了出来。“这是你多年的梦想,一定要坚持下去。”孩子们也鼓励妈妈,只有坚持才能圆梦。董晓菊又拾起了信心。
于本科生就业而言,公平就是要确保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有同样的机会、对等的权利,避免人情与关系对公平的破坏,对农村学生就业资源的侵害。遗憾的是,尽管人社部、教育部等多个部门都表示,要确保就业公平,反对就业歧视,但口号是一回事,行动则是另外一回事,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前不久国土部的招聘,要求北京户口,这样简便的一个条件,就人为制造了不公。而在各种现实利益的博弈中,农村学生因为社会资源的缺失,自然就处于先天的劣势地位。
中考和高考临近,最近,在不少家长中竟然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:给要参加考试的孩子买一套带有“√”号的衣服穿,那样孩子卷面上就会全是“√”。于是,一些家长花上几百元或上千元给孩子紧急置办上全身的耐克,希望图个好彩头。
“英语是一门语言,我们学习的目的是用来交流的,不是用来考试的,被这样强迫,谁还有兴趣啊?”杨菲对学校的种种做法感到非常不满,但现实就是如此,要就业、出国,考英语、拿证书是必须的。要不怎么各种突击四六级、托福、GRE的英语辅导班始终长盛不衰呢。
上一篇: 甘肃省教育厅削减四十项行政审批项目